查看原文
其他

情人节为何拯救不了国产巧克力,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2017-02-14 小媒君 金评媒

2月14日,这是一个源于西方的节日,却依然能轻易点燃我们对消费的激情,而最受益的自然非玫瑰和巧克力莫属。


电影《浓情巧克力》的女主角朱丽叶·比诺什所就曾说过:“你不能拒绝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绝爱情。”



话说,这一天,玫瑰和巧克力的销量都会飙涨,买的人满足了心里需求,卖的人则把钞票赚进了口袋,这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然而,小媒君接下来想说的却是让国人听起来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了:在玫瑰和巧克力供应大战中,国内品牌却早已沦为鸡肋,“只见洋商笑,哪闻国商哭”恐怕最为应景了。



国产=低端(?!)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进口玫瑰成了抢手货,其中厄瓜多尔进口玫瑰批发价甚至出现了高达1500元一束的天价,每支均价高达60元。


而与进口玫瑰高价相对应的是,国产玫瑰批发价最高只能到4~5元/支。



如果说,国产玫瑰至少不愁卖不出去的话,那么,国产巧克力就要“哭晕在厕所”了。


不信的话,不妨去各大超市卖场的巧克力货架逛一圈,毫不夸张的说,上面几乎是清一色的进口品牌,德芙、好时、费列罗…..



那咱们民族品牌跑到哪里去了呢?在小媒君的记忆中,金条、金币、金块等形状各异的国产巧克力在春节的时候还是较为常见的,但是,这样的巧克力,如金丝猴、徐福记等品牌,在超市中却往往以散装称重的形式在售卖。



很明显,国产巧克力品牌已集中在了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则是洋品牌的天下。而在心意尤为重要的情人节,低端产品显然就不会被“宠幸”。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在经济学中,对一件商品的研究通常会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维度出发,那么,我们不妨以此来研究下中国的巧克力市场。


先来看看需求端,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我国巧克力人均年消费量仅99.8克,而全球人均消费量961克,仅为全球巧克力消费的一成左右,仅以亚洲人均巧克力消费量266.4克来看,我国仍然有2.67倍的增长空间,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此外,根据招商证券巧克力行业专题报告,14年以前中国巧克力连续1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持续高于糖果总体增速,占比也不断上升至18%左右,但随着15年开始行业调整,巧克力市场规模15、16连续两年下滑-3%和-1%,Euromonitor数据显示16年市场规模为184亿元,未来数年将保持个位数缓慢复苏。


但正如前面提到的,这块巨大的蛋糕基本上已经被进口品牌瓜分。玛氏拥旗下德芙、M&M、士力架等众多知名品牌16年市占率达39.8%,费列罗依靠Ferrero Rocher和Kinder两大品牌市占17.8%,雀巢、好时、亿滋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达9.7%、8.6%和3%。


相比之下,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显得不值一提。



再来说说供给端,国产品牌中,不能不提的自然是金帝。


金帝巧克力于1991年正式推出市场,此后的多年中,都一直是国产巧克力中的老大, 2012年,其在国内的年销售额达6亿元。


但造化弄人,在品牌被不断边缘化的过程中,它也没有逃出停产的命运:


2016年1月3日,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食品发布公告,以总价6.11亿元出售prizeddevelopments(简称PD公司)100%权益,而这家公司持有的主要资产正是中粮食品金帝(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权,买方则为中粮旗下另一上市公司中粮地产的全资子公司华高置业有限公司。但中粮地产看中的并非具体业务,而是金帝所拥有的的土地资产。


2016年4月,金帝工厂突然被通知全面停产。



金帝的命运只不过是众多国产巧克力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徐福记已被玛氏控股,金丝猴被好时收购后整合上出现问题,而雅客、金冠等企业的巧克力也不是主营品项。


谁之过?


国产巧克力的生存状况如此不乐观,究竟是谁之过?


其实,巧克力是从外国进口来的“舶来品”,巧克力工艺大国主要集中在欧洲,像比利时、瑞士、德国、意大利等而且这些国家也是消费巧克力的主要国家。


资料显示,从1828年荷兰VanHouten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块巧克力起,欧美巧克力大国制作巧克力的工艺技术已历经175年,也就是说国产巧克力本身就输在的起跑线上。


当然,“后者居上”的故事我们也听过很多,那为何却没能应验在国内的巧克力厂商中呢?


首先,依照国家标准,市面上的纯脂巧克力,可分为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三种。其中,黑巧克力的总可可固形物大于等于30%;牛奶巧克力的总可可固形物大于等于25%、总乳固体大于等于12%;白巧克力的可可脂大于等于20%,总乳固体大于等于14%。


除了以上三种,其余的产品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巧克力,而从巧克力本身来说,决定其口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可可脂的含量。


但国内的低端品牌可可脂含量基本上都在20%以下,甚至使用代可可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外的可可脂含量基本上都在30%-40%以上。


代可可脂是棕榈油等植物油脂的加工品,物理性能上接近天然可可脂,由代可可脂制成的巧克力风味产品表面光泽良好,保持性长,而且成本只有可可脂巧克力的一半。


不过,代可可脂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按照国家的规定,巧克力产品中的代可可脂含量不能超过5%。


这真应了那句古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其次,国产巧克力当中的知名品牌不多,但这并不代表品牌种数少。在我国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充斥着各种杂牌巧克力。这些牌子通常和大家熟知的品牌,或者读音一样,或者字形一样,又或者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超级廉价”,所以自然也会对整个巧克力行业形成一定的冲击力,但很明显的,相对于洋品牌,国内的知名品牌更容易受到影响。


最后,在这些杂牌巧克力中,很多直接就是“黑心作坊”出产,这不仅严重扰乱了国内巧克力市场,而且也造就了消费者的极端消费心理,认为欧美出产才是正宗的,即使其价格昂贵,也会觉得物有所值,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在行业调整期Lindt和歌帝梵这样的高端巧克力品牌却能逆势而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